1. Home
  2. /
  3. 臺灣數學博物館
  4. /
  5. 摺紙學數學

摺紙學數學

這一專欄的開闢,當然源自本館對於「數學遊戲」的一貫興趣與關懷。因此,本專欄資料除了中學教師(如本館管理員與策展員彭良禎老師)的摺紙實作經驗分享之外,也提供一些(歷史)反思性 (historical reflection) 的論述,譬如摺紙與尺規作圖等問題,以便讓讀者體會這種知識活動,絕對不只是一種幼稚園或國小層次的美勞或遊藝而已。事實上,如果大家有機會欣賞英國數學家楊氏伉儷檔 (Grace Chisholm Young & W. H. Young) 的百年前經典作 Beginner’s Book of Geometry (1905),就一定會同意摺紙學數學原來也可以登大雅之堂!再如2010年5月出版的 Notices of the AMS(美國數學學會刊物)中,就有一篇論文 “Origami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摺紙與PDE) (作者:Bernard Dacorogna, Paolo Marcellini, and Emanuele Paolini),提供摺紙的一種新的數學模型,一方面,建立一道解析進路,藉以觀察已經存在的代數和幾何模型,另一方面,則是將摺紙當作一種工具,用以展示某些偏微分方程組的顯著解 (explicit solution)。 

本專欄絕誠歡迎讀者與我們分享摺紙的經驗與美學,如果能夠說明相關或對應的數學意義,當然更是善莫大焉了。我們希望所有這些成果,都有機會利用平面印刷的方式發行,發揮更大的娛樂與學習價值與作用。

工作坊

專題討論

標題日期作者
「摺紙」:沒有算式的數學2010/6/3數學的本質究竟為何,難一言以蔽之。但以其形成脈絡而言,數學可以說就是利用符號與運算的外顯操作 (extrinsic implementation),並藉助歸納、邏輯等內在思維(intrinsic thought) 以探究「數」、「量」、「形」與「空間」等模式的一套系統知識。而摺紙這門傳統手工技藝雖能展現「形」與「空間」的模式,但既缺乏探究數量關係的基礎,也無符號運算的操作過程,如何登上數學這座嚴謹的學術殿堂?不過,隨著近年對於「摺紙數學」的研究熱潮,摺紙已逐漸從工藝層面解放出來,開始展現其跨界的企圖。而要瞭解摺紙的數學內涵,我們就得先從古希臘三大幾何作圖難題談起。劉柏宏下載
阿拉伯的正七邊形作圖2010/6/3阿拉伯人原本只是游牧民族,在現今的阿拉伯世界裡逐水草而居。後來在穆罕默德的領導下振作並完成統一,並在他死後百年之內征服了東至印度,西至西班牙,包括北非和南義大利的版圖。公元755年時,阿拉伯帝國分裂成兩個獨立的王國,東部以巴格達為首都,西部以西班牙的哥多華為首都。征服的工作完成以後,這些典型的游牧民族就安頓下來,並建立他們的文化。他們很快就對藝術和科學發生興趣,東西兩個王國的首都吸引了許多科學家。他們的研究也受到支持。阿拉伯人很大方地容納各種民族和教派,異教徒也能自由活動,阿拉伯人相信這些只是宗教意識的不同。總而言之,阿拉伯人的知識是直接得自希臘手稿或敘利亞文和希伯來文版本,且各種主要的數學知識他們都能接觸到。葉吉海下載
運用摺紙提升學生尺規作圖技巧2010/6/3眾所周知,一般學生最懼怕的學科是數學,而在數學科眾多的主題之中,很多學生最怕的是幾何,尤其是幾何證明和尺規作圖這兩個主題。近年來,數學教育工作者對幾何證明投入了不少關注,包括了學生對作出幾何證明或閱讀理解幾何證明的困難等方面,都有不少相關研究。然而,數學教育界對尺規作圖方面的研究,可說是相形見少的。相較之下,這方面的論著並不多,我們對學生學習尺規作圖的困難知之不詳。譚克平、陳宥良下載
尺規作圖:正3、4、5、6、15邊形2010/6/3有關尺規作圖之教學,顯然由於題目太難,因此,目前已經再不是中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的重點了。其實,對於比較優秀的學生(甚至那些將來可能成為中小學教師者)而言,這種學習活動所需要的解析 (analysis) vs. 綜合 (synthesis) 之能力,實在是數學經驗的極珍貴部分,非常值得適度地納入中小學數學教師的訓練教材,即使對於百分之八十的中學生而言,尺規作圖的確是太沈重了一些。目前的教材教法,主要強調直觀的進路與說明。洪萬生下載
從歐幾里得到高斯:傳承2000年的正多邊形宴席料理2010/6/3「不懂幾何者,不准進入柏拉圖的學園。」(Let no one ignorant of geometry enter here!) 正是幾何學 (數學) 的力量,幫助我們的靈魂昇華,不受事物表象所矇蔽,跳脫變化無常的幻海,進入理想世界,看清不變的本質與真理。正是數學知識的確定性,使得數學家們不斷地開疆闢土、創新扉頁之際,2000多年來數學巨塔依然屹立不墜。正是數學知識的應用性和數學家的洞見與連結,看似乾涸枯竭的絕望之後,總是蘊藏著新的泉源、新的礦脈。黃俊瑋下載
三大作圖題2010/6/2平面幾何作圖中,有很大一部份是尺規作圖。所謂的尺規作圖,即是限制只能使用沒有記號的直尺和圓規,在紙上連續作出曲線。在國中所教授的平面幾何中,尺規作圖是其中的一個單元,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尺規作圖的瞭解、重要性或是趣味性,可能都是一知半解,或毫無體會。筆者曾問班上的高二學生,為何倍立方問題沒有辦法用尺規作圖解決?學生的回答居然是「當時沒有圓規」!當然他們對尺規作圖的限制也不是很清楚。這一篇文章,想要從尺規作圖的限制談起,看看古典希臘時期研究數學的學者,在那樣的由文化所自然而然形成的條件下,對三大作圖的解決所做的努力,從中一窺數學在條件限制下的解題樂趣,並提供教學上的一盞探照燈,照出一條不一樣的教學路徑。蘇惠玉下載
《摺摺稱奇》主編序2011/9/1本文集絕大份文章都出自台灣數學博物館所舉辦的「摺紙學數學」工作坊。而這,當然也積極呼應了我們對「數學遊戲」的一貫興趣與關懷。不過,本書之編輯,卻見證了國際數學社群與國內藝術社群的兩件事:在數學研究這一方面,摺紙數學已經逐漸受到數學界的重視,譬如 “Origami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摺紙與偏微分方程〉,2010年5月出版)這樣的論文,會出現在美國數學學會刊物Notices of the AMS上,就非常令人驚奇。另一方面,國內各教育大學最近重新定位美勞教育,強調視覺藝術或造形設計人才的培育,而不再只是著眼於國小相關美勞師資之培育。我們有幸「風雲際會」,此時將有關摺紙的一些實作與論述,集結成為本書,用以彰顯此一數學遊藝的認知趣味與意義,或許也不只是巧合而已。洪萬生下載
芳賀和夫的摺紙科學與藝術2012/3/17芳賀和夫(筑坡大學教授)原是生物學家,他在記錄顯微鏡下的圖像時,發現摺紙十分方便而有用,遂結合日本傳統的摺紙藝道,而發展出這一套他所謂的摺紙科學(origamics)。在本書中,作者所提及的芳賀定理(共有三個)是日本摺紙界為了推崇他的貢獻而命名,但也足以見證摺紙在芳賀和夫手上,從遊戲演發展成為一門科學的歷程。洪萬生、黃俊瑋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