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歷史上的科學事實? | 2009/11/18 | 研究科學史或科技史,正如研究一般的歷史一樣,都必須立足於史實。由於史實涉及事實 (fact),因此,後者如何認定,就變得十分重要。就一般史而言,史實的認定當然依賴了史家的技藝或素養,但是,文獻的「收藏位置」(譬如官方檔案或庶民經濟「資料」),也不可否認地決定了它們被引述的正當性 (legitimacy)。相當然爾,科學史或科技史也不例外。 | 洪萬生 | 下載 |
點石齋畫報「醫疫奇效」釋解 | 2009/9/8 | 《點石齋畫報》忠集第一號「醫疫奇效」,繪法國醫生尤新為義塾學童治療核疫。尤新即鼠疫桿菌發現者耶爾辛,所述事蹟即1896年耶爾辛在廣州做首次鼠疫血清臨床實驗之事。幸運拾獲此一史料遺珍,特草成此文與同好分享。 | 張之傑 | 下載 |
中國古代繪畫水磨圖考察 | 2009/9/8 | 李約瑟於其大作《中國之科學與文明》《機械工程學》卷下,對水輪、水磨敘述甚詳。李氏雖廣徵博引,但對於繪畫卻未曾著力,以致誤認中國最早的水磨圖出於元王楨《農書》。筆者查閱歷代繪畫,發現五代至宋,皆有關於水磨的繪畫,其中以五代佚名畫家《閘口盤車圖》,及金民間畫師王逵所繪壁畫《水磨圖》最具代表性。此外宋代山水畫中經常出現水磨,表現出宋畫的寫實特色。反之,元明清三代,除了一幅元人佚名畫家的《山溪水磨圖》,別無所獲。元代以降,畫家之所以不再描繪水磨,筆者認為,當與文人畫興起,畫家避諱世俗事物有關;亦與科技由盛而衰,人文思想隨之變革有關。 | 張之傑 | 下載 |
行星諧和定律的形成與影響 | 2009/9/8 | 克卜勒在尋找行星角速率在比例上之音律關係時,形成了行星軌道半徑與公轉週期間的諧和定律,並計算出各個行星的離心率。他的工作將天文學、物理學與數學,做了緊密的結合,開創了物理學新的研究方法,也奠定了物理學論證的基本形式。關鍵詞:天文學、行星諧和定律、克卜勒、科學史、科學哲學。 | 姚珩 | 下載 |
克卜勒行星橢圓定律的初始內涵 | 2009/9/8 | 克卜勒在遵循著哥白尼,以數學的簡單性及均勻性為基礎之理念下,接受且進一步推廣日心說,他還證實:太陽是在行星軌道的偏心點上,而非圓心上。他並認為太陽所放射出之光芒或力量,對行星在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影響,由此導出了,行星在距離太陽不同位置會有不同速率之距離規則。從這個基本規則,最後他得到了行星的橢圓軌道定律。 | 姚珩 黃秋瑞 | 下載 |
行星面積定律的建立 | 2009/9/8 | 克卜勒(J. Kepler, 1571-1630)在科學革命時期中,扮演著如伽利略(G. Galilei, 1564-1642)一樣的重要角色。一些科學史家更稱 “克卜勒是第一個冒險對天文學的問題,進行嚴密數學處理的人;是在新科學那特有的意義上,第一個確立起自然律的人。” “克卜勒是第一位在成功探究自然律時,發現其藝術性者。” | 姚珩 | 下載 |
孟德爾的豌豆:統計和機率在遺傳學上的重要貢獻 | 2009/9/8 | 在中小學基礎教育環境裡,「學習數學有何用?」是學生常有的疑惑,而教師的解釋也往往無關痛癢。或許我們來看看十九世紀孟德爾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一點新鮮的啟發。 | 陳夢綺 | 下載 |
達文西傳奇的另一章 | 2009/9/8 | 有關《達文西密碼》筆戰方興未艾!我們在此湊個熱鬧,介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科學史家如何解讀達文西的「科學」生涯,希望揭開達文西的另一張「臉」,看看它與我們所熟悉的有何不同! | 洪萬生 | 下載 |
你所不知道的伽利略 | 2009/7/23 | 《追蹤哥白尼》(The Book Nobody Read: Chasing the Revolutions of Nicolaus Copernicus) 真的是一本慧心獨具的科普好書,作者金格瑞契 (Owen Gingerich) 在本書所展現的「學術、嗜好和生活三位一體的圓通境界」(引石云里教授語),真是令人嚮往!不過,本書主軸雖然是哥白尼《運行論》(De Revolutionibus / 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Spheres) 第一、二版的藏書之追蹤故事,但是,作者也非常巧妙地「滲透」了一些科學史家的研究成果如「隱形學院」(第十一章)和「行星對命運和性格的影響力」(第十二章),對於我們瞭解十六、七世紀西方科學的社會文化脈絡意義,有著相當大的幫助。 | 洪萬生 | 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