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脈絡中的數學

如果說閱讀一本書就像瀏覽一處風景,那《文化脈絡中的數學》無疑是作者想要帶領讀者走進數學大觀園欣賞數學中最美的所在。本書從一開始的「數學作為一種語言」引起讀者的好奇,然後細細舖陳引領讀者通往數學大觀園的方向,在你瀏覽完沿途風景之後,再挑選經典景點精緻品味,最後將在數學的真善美中結束。

   本書共有十章,約略可分為四個脈絡說明。首先,作者即以「數學作為一種語言」破題,因為他認為數學具備了語言的特性:抽象、任意性、訴諸直覺。就像我們總是漫不經心地看著一堆麵包然後說這堆有「6」個,這「6」如何產生的?可以說「7」嗎?接著作者告訴你數學之為大用,書中由「艾雪的世界」切入,從平面到空間、到錯視、再到漸變,最後到無限,作者幫你一路思考幾何圖形的對稱、全等、旋轉乃至相似圖形透過連續變形達到無限的可能性,這些無一不與數學具有精確的特性有關。再來就是敘述數學發展的悠久長遠,數學的知識猶如奇珍異寶,究竟該如何介紹?作者選擇了藉由郵票的記錄來介紹,這是一個創意的梗,因為你想說多久就可以說多久,只要郵票夠多,從西元前5000年的美索不達平原的二河流域幾何丈量,到希臘人建立的公理體系,乃至阿拉伯人的知識大融合,最後在十五世紀歐洲印刷術的崛起之後,放眼望去盡是歐洲數學的花團錦簇。數學的大歷史,透過一張張的郵票,從那時代的人、事、物交融透過時間長河藉由郵票的印證,讓讀者領略悠悠數學。最後,作者傳達出數學有真美,作者對歐拉公式 e + 1 = 0  做了最高貴的加持,用了全文 1/3 的篇幅,寫下此公式的完整證明以饗讀者,並作為本書的完美結語。

本書另一亮點,即是偶爾會在某個章節出現一個「彩蛋」,譬如:「數學可以慢慢學,像語言,直到開始記憶符號,就像讀文學作品,深度出來了,難度也出來。」彷彿告訴我們真正的數學是無法每天用遊戲入門呀!又如另一彩蛋「民主不是應許」,這句話似乎又把我們拉到了哲學位階來學習,像這樣的經典語句,總是會讓你發出一聲驚嘆,噢,原來你也在這裡!

  總之,本書內容的全面性無庸置疑,宜古宜今、有中有西、有傳統有科技、有民主有教育,讓我們讀者可以從各種文化脈絡下看待數學的知識發展,也能理性地思考數學可為文明做哪些貢獻,更能啟發讀者多元化的思考與思維訓練。

  

書籍資料
書名:文化脈絡中的數學
作者:單維彰
出版社:國立中央大學/遠流出版
出版年份:2020

難易程度:☆

關鍵字:數學知識演化史、生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