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家阿哈羅尼(Ron Aharoni)在他的《數學、詩與美》中強調:詩人和數學家「兩者都在尋求深度,一個在生活方面,一個在物質世界」,而且,也都在「尋求隱藏的模式」:「詩人和數學家一樣,是追尋模式的獵人。」因此,模式(pattern)之美及其追尋鑑賞的過程,誠然是本書的主題,同時,運用模式(並多方結合案例)來引證數學的真與美之一體兩面,也充分顯現作者著述本書的苦心造詣。然而,本書在另一方面所呈現的鑑賞詩歌之美的憑藉,譬如附錄C所提及的「濃縮」、「誇飾」,及「隱喻」等等機制或概念,對於數學人來說,卻不是那麼容易掌握,儘管有模式的概念可以類比,詩意或文學的想像畢竟不同於數學的想像,專業的訓練確實有其必要。
本書的目次除了短篇幅的導論〈魔法〉之外,還有三篇,依序是第I篇〈秩序〉、第II篇〈數學家與詩人如何思考〉,第III篇〈知覺的兩個層面〉。至於其主要訴求,則「第一部分是關於秩序,我們將在數學與詩兩個領域中挖掘隱藏的模式(hidden patterns)。第二部分探討兩個領域中的共同技法(common techniques)。最後,第三部分是對於美的概念作出結論」。由於本書作者阿哈羅尼是非常著名的數學家,同時,又擁有數學教育的深刻關懷 – 他的《小學數學怎麼教?》就是現身說法的最佳見證,因此,本書中源自數學本身乃至詩學對比思維的洞識,是非常值得我們反思及分享的普及書寫。
書籍資料
書名:數學、詩與美(Mathematics, Poetry and Beauty)
作者:Ron Aharoni
譯者:蔡聰明
出版社:三民
出版年份:2019
難易程度:☆☆
關鍵字:數學詩、數學思考
0(1) HPM(1) HPM工具書(4) 三角函數(1) 不合理的有效性(1) 人工智慧(2) 何謂數學(1) 個人化敘事(1) 傳記(2) 印度數學(1) 向量(1) 和算(4) 商業(1) 圖像小說(1) 地理(1) 大數據(6) 大數據與統計(10) 天文(3) 天體物理(1) 密碼學(1) 小學數學(1) 少年文學(1) 幾何(4) 度量衡(2) 微積分(6) 應用數學(1) 摺紙(5) 數字(1) 數字搜查線(1) 數學/邏輯史(1) 數學參考書(1) 數學史(8) 數學學習(2) 數學家(3) 數學小說(39) 數學小說評論(1) 數學思維(4) 數學思考(1) 數學應用(2) 數學敘事(1) 數學教育(18) 數學教育改革(2) 數學文化史(2) 數學普及(13) 數學概念史(2) 數學漫畫(5) 數學物理(2) 數學知識(2) 數學知識演化史(26) 數學素養(5) 數學與物理(1) 數學藝術(3) 數學詩(1) 數學趣味知識(1) 數學遊戲(2) 數學魔術(4) 數據(1) 數據分析(1) 曆法(1) 曹亮吉(4) 東亞數學(4) 柏拉圖主義(1) 機率(2) 機率與統計(4) 歷史小說(3) 深度學習(1) 演算法(2) 無窮與美學(1) 無限(1) 物理學家(1) 物理與人生(1) 生活應用(31) 畢氏學派(2) 社會科學(3) 福爾摩沙探險小說(1) 科學通識(1) 科普小說(1) 空無(1) 管理(1) 結城浩(11) 統計(8) 經濟(1) 維格納(1) 羅曼史(1) 解謎推理(3) 費馬最後定理(1) 資料科學(1) 趣味數學(35) 通識數學(1) 邏輯思維(3) 量化分析(1) 電路計算(1) 高斯(1) 龐加萊猜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