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學家大概都同意數學是研究模式(pattern)的一門科學。由此觀之,本書可以說是最貼合這個說法的教學實踐教材。閱讀本書,第一個印象就是大量的手繪插圖,這些手作的學生作品使得本書多了另一種數學不是冷冰冰,而是有溫度的學科。本書作者約翰・布雷克伍德在澳洲史泰納學校七、八年級的數學課程內容,該校是華德福實驗教育系統之一,若不去深究這樣的華德福教育方式與臺灣正規教育的差異,本書的內容也能擔任優異的數學普及書籍的角色。
本書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份「大自然中的數學」與第四部分「節奏與週期」都圍繞的模式這樣的主題討論,前者談論的是螺線與黃金比例,這是數與形的模式,而後者則是從旋轉與節奏,來看圓與時間的模式,都闡明了數學作為描述世界的語言的合理性與具體實例。而夾在中間的兩個部分「畢達哥拉斯與數目」、「柏拉圖立體」的內容則直接讓人連結到幾何原本,這個強烈具有數學史味道的題材,在這樣的編排下如此自然地融入中學教材,應可作為企圖將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新課綱很好的借鏡。
書籍資料
書名:數學也可以這樣學—結合數學概念與自然觀察的華德福式學習法
作者:約翰.布雷克伍德
譯者:洪萬生, 廖傑成, 陳玉芬
出版社:商周
出版年份:2016, 2022
難易程度:☆
關鍵字:
0(1) HPM(1) HPM工具書(4) 三角函數(1) 不合理的有效性(1) 人工智慧(2) 何謂數學(1) 個人化敘事(1) 傳記(2) 印度數學(1) 向量(1) 和算(4) 商業(1) 圖像小說(1) 地理(1) 大數據(6) 大數據與統計(10) 天文(3) 天體物理(1) 密碼學(1) 小學數學(1) 少年文學(1) 幾何(4) 度量衡(2) 微積分(6) 應用數學(1) 摺紙(5) 數字(1) 數字搜查線(1) 數學/邏輯史(1) 數學參考書(1) 數學史(8) 數學學習(2) 數學家(3) 數學小說(39) 數學小說評論(1) 數學思維(4) 數學思考(1) 數學應用(2) 數學敘事(1) 數學教育(18) 數學教育改革(2) 數學文化史(2) 數學普及(13) 數學概念史(2) 數學漫畫(5) 數學物理(2) 數學知識(2) 數學知識演化史(26) 數學素養(5) 數學與物理(1) 數學藝術(3) 數學詩(1) 數學趣味知識(1) 數學遊戲(2) 數學魔術(4) 數據(1) 數據分析(1) 曆法(1) 曹亮吉(4) 東亞數學(4) 柏拉圖主義(1) 機率(2) 機率與統計(4) 歷史小說(3) 深度學習(1) 演算法(2) 無窮與美學(1) 無限(1) 物理學家(1) 物理與人生(1) 生活應用(31) 畢氏學派(2) 社會科學(3) 福爾摩沙探險小說(1) 科學通識(1) 科普小說(1) 空無(1) 管理(1) 結城浩(11) 統計(8) 經濟(1) 維格納(1) 羅曼史(1) 解謎推理(3) 費馬最後定理(1) 資料科學(1) 趣味數學(35) 通識數學(1) 邏輯思維(3) 量化分析(1) 電路計算(1) 高斯(1) 龐加萊猜想(1)